1998年,在惠州創辦雷士照明有限公司。
1999年,雷士在中國照明行業率先提出“商業照明”概念。
2000年,雷士第一家品牌專賣店開業,開創了中國照明行業品牌專賣模式。
2005年,因個人原因辭任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及董事會所有委員會職務,于一周后在經銷商力挺下重回雷士。
2006年,賽富亞洲向雷士注資2200萬美元。
2008年,高盛注資3700萬美元,賽富亞洲增資1000萬美元,總持股比例達30.73%,超過持股29.33%的吳長江。同年,“雷士”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10年,吳長江當選“廣東省十大經濟風云人物”。同年,雷士照明在香港上市,賽富亞洲的股份由30.73%攤薄至23.41%,高盛持有的股份則由9.39%攤薄至7.15%。
2011年,施耐德電氣從雷士照明6位股東處共獲得公司9.2%的股份,成為第三大股東。同年,雷士照明獲國際權威認證機構SGS授牌,產品可直通全球市場。
2012年,吳長江突然宣布辭去所有職務,并于三個月后以雷士照明臨時運營管理委員會負責人身份再次回歸。
2013年,吳長江被任命為雷士照明CEO。
從2005年的忍痛短暫出局,到去年6月份跟資本方的強硬對抗,作為中國最大照明品牌雷士照明曾經的董事長、現在的CEO,很難有一個詞語能準確地概括吳長江。
直到8月1日上午九點半,當面色紅潤、身著一件清爽條紋襯衫的吳長江再次坐在商報記者面前,短短一個小時的交談,從回應重返疑云,到細數他對雷士的感情,在如今的吳長江身上,再難看到他跟資本方碰撞時的“狠勁”,亦或是他當初篤定要重返雷士董事會時的“瘋狂”。
他說:“從去年到現在,在被媒體報道得沸沸揚揚的有關雷士的各種新聞背后,很多人關注的只是事件,卻很少有人能讀懂我的內心。”
淡然
“現在重要的是我回來了”
再一次廣泛受到關注,是在去年5月25日,時任雷士照明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的吳長江突然宣布辭去所有職務。隨后,賽富投資的閻炎接任董事長之位,施耐德電氣的張開鵬則擔任雷士CEO。
這一突然之舉引來諸多猜測,關于吳長江與資本方的矛盾開始浮出水面。直到一個多月后的7月12日,吳長江通過微博首次回應“辭職是受董事會逼迫”,徹底將矛盾公開。
“從去年到現在,在被媒體報道得沸沸揚揚的有關雷士的各種新聞背后,很多人關注的只是事件,卻很少有人能讀懂我的內心。”在商報記者面前,當吳長江回憶起這起震動中國企業界的糾紛時,說出了這樣的感慨。
“雷士是我一手創辦,就像我的孩子,或許在別人看來,沒有雷士不過是少了一個掙錢的工具,但對于我而言,沒有雷士就意味著什么都沒有了。”他說。
回憶起去年離開雷士的那幾個月,吳長江一度呆在酒店茶飯不思,不想說話也不想見人。長期以來奉行笑臉迎人的做人原則,也在那一刻一度產生懷疑。而為了能夠讓他回到雷士,經銷商和雷士員工也在采取行動,甚至包括罷工在內的極端行為。
“有人猜想這是我策劃的,但坦白說,我確實知道這些事,但我憑什么去發動這么大一批人。這不過是大家看重我的為人,支持我罷了。”他說。
時至今日,當重歸雷士后的吳長江再次站在公眾面前,年近50的他除了直爽之外,更添幾分感性。
“中間的細枝末節早已不再重要,很多事情再爭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現在重要的是我回來了,我能繼續在雷士做事。”他坦言。
如今,他最大的夢想是關掉手機,陪家人到一個有山或者有海的地方,安靜地陪家人玩幾天。“其實很多時候,我知道,哪怕是我跑出去玩幾天,當雷士發展到現在的程度,也不會停止運轉,但我就是停不下來,只要我在一天,心里就一直系著雷士。”他說。
真誠
“必須要對他們負責到底”
在吳長江回歸雷士之后,當經歷過種種波瀾,事實是很多事情都在發生變化。
除了在他的堅持下,雷士總部大部分部門已經從廣東搬到重慶之外,從14個月之前的董事長變身為如今的首席執行官,吳長江的身份也經歷了從創始人到職業經理人的“天地”變化。
“你說有什么變化,我認為沒有變化。”當商報記者追問吳長江的內心是否存在落差時,他突然提高了音調。
“任何頭銜都是虛名一個,我在乎的是我還在不在雷士,現在的雷士還是不是我當初創辦它時,設計好的樣子。”說到這里,吳長江停頓數秒,“我很慶幸的是,我現在依然還在雷士,而雷士依然是我當初設計好的樣子。”
事實上,當外界在解讀吳長江之所以還能回歸雷士時,將絕大多數原因都歸結到那些從頭到尾一直力挺他的經銷商和員工們。
從2005年,他被當時雷士的其他兩位股東“掃地出門”,再到去年的“被逼辭職”,談到吳長江,很多人樂于將兩者進行捆綁。而當紛爭正在煙消云散,走進吳長江的內心,經銷商和員工究竟在他心里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有些企業家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但是吳總跟他們不同,他隨時都是以大家為中心,考慮的永遠是大家的利益和前途。比如與人為善,比如樂于分享,吳總在企業經營方面使用的往往都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但少有人可以真的做到。”雷士照明新聞發言人石勇軍告訴商報記者。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就在2010年6月,雷士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50多個高管團隊的成員都獲得了期權,這些人一夜之間成為了百萬、甚至千萬富翁。而在經銷商層面,吳長江向來推崇把經銷商當員工一樣關懷和管理。
另一個例子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照明企業普遍減少市場投入,經銷商日子普遍難過。此時,吳長江拿出2億元授信,幫助渠道商開疆拓土,授信對象包括全國36個運營中心和1500多個經銷商,一些大的運營中心甚至得到近2000萬元授信支持,且全部免息。這在中國照明行業堪稱史無前例。
“我的員工只要穿上雷士的廠服,我就必須要對他們負責到底,對于經銷商也是一樣,只要他們心甘情愿加盟雷士,賣雷士的產品,我也會對他們負責。”吳長江說。懷揣如此信念,不難解釋,在雷士歷史上,數度發生過吳長江掏錢給經銷商,幫助經銷商解決LED市場拓展、渠道建設等方面難題的案例,更不難解釋,當吳長江面對與股東的反目、與資本方的矛盾,總是會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經銷商站出來與他共進退。
在吳長江的內心深處,企業管理的精髓說到底就是為人處世之道,“經銷商和公司的員工之所以會尊重我,是因為他們知道即便他們對我、或是對雷士有什么意見,也能大膽直言,不用擔心我打擊報復,我希望我們之間的相處能和諧融洽,每個人都能容得下他人批評。”
感恩
“做好事不要為了贏得聲譽”
觀察雷士,很容易發現雷士在經營管理方面的獨特之處。
低調是其中最明顯的特征。正如吳長江,如果不是過去兩次事件,作為中國最大照明品牌的創始人,他極少在媒體露面。
“名聲都是虛的,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埋頭干實事。”當商報記者讓吳長江概括雷士的管理精髓,他表達的態度跟他對頭銜的態度驚人一致。
“雷士從創始到現在,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盡管必要的宣傳肯定會有,但我們從來不請明星當代言人,在企業動作之外,我們從來不請媒體報道我們的公益行為。我認為,做好事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自覺之舉,應該不求回報,做好事不要為了贏得聲譽,否則一開始就違背了做好事的精神和初衷。”他說。
即便雷士一路成長至今,但在吳長江的內心深處,一直堅持要遠離作秀多干實事的企業經營理念。吳長江介紹,“比如陳光標,我認識他,還跟他一起出席過活動,但我客觀地講,他就是典型的作秀老師,這種作秀在很多時候會讓人產生反感,讓人覺得你做好事的動機不純,我不想雷士也成為這樣的企業。”
所以他會時常告訴員工,不要為了達到什么目的去做好事,要從內心深處培養一種愛心,這種做人做事的態度會感染你身邊的人,會感染你的客戶,會推動雷士這個品牌深入人心。
崇尚仁義的儒家思想,在低調做人之外,吳長江還強調感恩。直到現在,他時常會提起他在2005年遭遇股東紛爭最艱難的時候,曾有一位素昧平生的美籍華人,和他第一次見面后,得知他的艱難處境,就在沒有任何抵押的情況下借給了他2000萬元,“我會永遠記得那些曾經給過我恩情的人,他們都是我做人的榜樣。”
對話
做世界品牌
并非是把產品賣到世界
重慶商報:您下一步的目標是什么?
吳長江:我的目標從創辦雷士那一刻起就沒有變過,就是把雷士打造成為一個世界品牌。可以這么說,今天的雷士一直在沿著我最初的規劃和設想在發展。無論發生任何情況,我都不會放棄雷士。
重慶商報:在您的理解中,要達到怎樣的程度才能稱得上世界品牌?
吳長江:做世界品牌并非是要把產品賣到世界去,而是要讓全世界的用戶都尊重你。我曾經看到一個品牌的服裝,可能買一套要花掉我當時一個月的工資,但這個品牌后來轉去投資房地產和其他領域,財富雖然增加不少,但這個品牌最終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在我看來,一個世界品牌不僅要贏得尊重,更要專注、有責任心。
重慶商報:雷士距離世界品牌多遠?
吳長江:現在距離我們的目標還很遠,但目前做到中國照明行業規模第一已經算是邁出了第一步。就在前幾天,全球最大的燈具公司的CEO帶著他們的團隊,主動到重慶跟我們談合作。未來雷士會更多涉足國際市場,在這個過程中去樹立和傳播雷士的品牌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