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80年代初,在改革開放政策的鼓舞下,長年與海浪搏斗的玉環人也想嘗試在市場經濟的大海中游泳。玉環缺少淡水所以井多,水井抽水機上的一個平平常常卻不可缺少的部件閥門,讓他們產生了靈感。于是,有幾位漁民家門口搭了個雨棚,辦起了家庭作坊式的閥門廠,開始了每年僅有1萬多元產值的閥門生產。
80年代中期,該縣鄉鎮企業局從青島外貿公司拿到了幾十萬元的閥門出口訂單,玉環人聰明才智的“閥門”也隨之而開啟,他們的目光從偏遠的一隅瞄向了全國和全世界。在每年的上海華交會,廣州春交、秋交會上,那些有實力、有門路的企業在會廳設立了展廳,而剛起步的玉環閥門企業則在廣場上擺開了地攤,看看像外商的,就拉住介紹自己的產品;晚上,找到外商下榻的賓館、飯店,不揣冒昧地登門介紹產品。玉環閥門的新穎設計、可靠質量,很快得到了外商的青睞,紛紛與土里土氣的玉環人簽起訂單來。幾度春秋,玉環閥門很快進入東南亞各國市場,并穩穩占據住全國出口東南亞各國閥門總數的95%。
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波給玉環閥門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然而,困難也是機遇,玉環人開始闖西歐、東歐,赴中東、非洲,考察閥門市場,結識閥門經銷商。同時,通過大批玉環籍的僑胞把玉環閥門源源不斷地推銷到世界各地。一旦了解到某個國家是玉環閥門的銷售空白點,就會有玉環人跑到那個國家建立市場,亮出自己的品牌。
談起這幾年的經歷,玉環人自豪地說:“金融風波使多少東南亞國家的企業遭受滅頂之災;而這場風波卻使玉環閥門進一步走向全世界。”這也許是新時代造就這些漁民后代闖新“海”的品格。
目前,玉環已成為國內外最大的閥門紅沖毛坯生產和供應基地,生產的閥門外貿出口額達13億元,占全國閥門總出口額的65%。當年的閥門“元老”葉德生、許照明等,也早已從“雨棚”中走了出來,分別辦起了年出口值3千萬元的現代化閥門生產廠。現在,全縣500萬元以上出口值的企業就有91家,其中擁有自營出口權的有50多家,他們在世界70多個國家設立了200多家分公司,客戶需要什么款式的閥門,他們就能生產什么款式的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