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調查顯示,我國目前高端醫療器械70%-80%依賴價格昂貴的進口或外資品牌,導致檢查費用高,患者負擔加重,不僅如此,外資還已經開始進軍基層醫療市場,如果任其發展,醫保資金將無力承擔。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國的醫療器械市場被外資占據?我們該怎么應對?經濟之聲獨家調查《外資醫療器械壟斷困局》今天請聽下篇《打破外資壟斷本土醫療器械亟須扶持》。
據經濟之聲報道,首先,從某種程度上說,使用進口或外資品牌醫療器械,是一種無奈,因為有些高端設備國內要么生產不了,要么沒有競爭力。
北京阜外醫院內科管委會及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舉例,像大型血管造影機、超導核磁共振等大型檢查設備,國內幾乎沒有企業能生產;而心臟起搏器等醫用耗材,雖然能生產,但是品種少、產量小,不足以與外資形成競爭。
張澍:醫療設備,尤其是高端的,跟我們國家技術發展的水平有關,也跟我們醫療技術的水平有關。
造不出大型設備,一方面與我國醫療技術儲備匱乏,基礎研究跟不上有關;一方面也要歸咎于重視不夠,研發資金投入不足。
張澍:比如航天技術,我相信在國際上我們都是很了不起的。那為什么醫學技術在國際上的差距會這么大呢?政府要把醫療衛生看得更重,投入要更多!
造不出大型高端醫療設備,還有一個原因是高校、科研機構的基礎研究成果不僅少,而且與實際應用脫節。
一家從事醫療技術研究的企業技術人員魯通告訴記者,他們正在研究的、目前在全球都非常熱門的數字化醫療,歐美都是由國家建設平臺,企業創新應用程序就可以了,但目前我們的數字化醫療是由企業在搭建平臺。
魯通:企業直接去開發這種平臺的話,那么企業的壓力非常大,它的周期非常長。
有業內人士建議,除了在一些基礎性研究領域加大政府投入外,還應該出臺機制鼓勵醫院和醫生加入創新隊伍,因為醫療創新需要具備很高的醫療知識。
在高端醫療器械方面,我們因為缺乏技術,而受制于人。但是,在血管支架、B超、心電圖等醫療器械上,則完全是因為國產設備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聲譽,而將市場拱手讓人了。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醫用耗材--心臟支架,國內有五六家企業能生產,但是在臨床上卻受到醫生和患者的冷落。
張澍:老百姓可能更愿意用國外的,還有是因為醫生習慣于用國外的東西,因為這個技術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就是從國外引進的。
醫生患者信賴國外品牌與他們技術成熟、先入為主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早期國內器械進入市場時,出現過質量問題,給醫生和患者留下陰影。
致公黨中央的調研顯示,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中低端醫療器械生產基礎,但80%是中小型企業,技術力量相對薄弱,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聲譽。那么,國產設備是不是就一定不如進口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裘云慶說,這中間其實也有誤區。
裘云慶:像有些設備,比如B超、心電圖、X光機,基本上都差不多。大家在思想上還是崇洋。怎么樣來判斷國產設備和進口儀器設備的好壞?如果有一個公正的標準讓老百姓知道的話,也會有利于國產設備。
但是,國內還缺乏對醫療產品價值的科學評價體系。張澍說,現在基本是按照產地原則進行價格分類,進口的就貴,價格有時是國產的兩倍。性命交關的時候,只要有條件,患者就會選擇貴的進口的,來求個安心。
張澍:我們定價系統是畸形的,政府采購招標的定價機制目前沒有成熟,進口的價格定的高高的。
記者:國產的相對要低,是嗎?
張澍:對!這樣不利于國內企業創新。
裘云慶呼吁,建立公平的評測平臺,允許創新產品價格明顯高于仿制產品,鼓勵創新;各類招標應該落實《政府采購法》,優先采購自主創新醫療器械;在安全性、有效性相當的基礎上,鼓勵使用國產醫療設備,尤其是醫保支付政策要扶持。
裘云慶:從制度上講,如果使用進口的儀器和國產的儀器,在醫保報銷比例上要是不一樣的話,也是調節。引導醫院更多的采購國產產品,這樣才能保護民族產業。
據經濟之聲報道,首先,從某種程度上說,使用進口或外資品牌醫療器械,是一種無奈,因為有些高端設備國內要么生產不了,要么沒有競爭力。
北京阜外醫院內科管委會及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舉例,像大型血管造影機、超導核磁共振等大型檢查設備,國內幾乎沒有企業能生產;而心臟起搏器等醫用耗材,雖然能生產,但是品種少、產量小,不足以與外資形成競爭。
張澍:醫療設備,尤其是高端的,跟我們國家技術發展的水平有關,也跟我們醫療技術的水平有關。
造不出大型設備,一方面與我國醫療技術儲備匱乏,基礎研究跟不上有關;一方面也要歸咎于重視不夠,研發資金投入不足。
張澍:比如航天技術,我相信在國際上我們都是很了不起的。那為什么醫學技術在國際上的差距會這么大呢?政府要把醫療衛生看得更重,投入要更多!
造不出大型高端醫療設備,還有一個原因是高校、科研機構的基礎研究成果不僅少,而且與實際應用脫節。
一家從事醫療技術研究的企業技術人員魯通告訴記者,他們正在研究的、目前在全球都非常熱門的數字化醫療,歐美都是由國家建設平臺,企業創新應用程序就可以了,但目前我們的數字化醫療是由企業在搭建平臺。
魯通:企業直接去開發這種平臺的話,那么企業的壓力非常大,它的周期非常長。
有業內人士建議,除了在一些基礎性研究領域加大政府投入外,還應該出臺機制鼓勵醫院和醫生加入創新隊伍,因為醫療創新需要具備很高的醫療知識。
在高端醫療器械方面,我們因為缺乏技術,而受制于人。但是,在血管支架、B超、心電圖等醫療器械上,則完全是因為國產設備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聲譽,而將市場拱手讓人了。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醫用耗材--心臟支架,國內有五六家企業能生產,但是在臨床上卻受到醫生和患者的冷落。
張澍:老百姓可能更愿意用國外的,還有是因為醫生習慣于用國外的東西,因為這個技術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就是從國外引進的。
醫生患者信賴國外品牌與他們技術成熟、先入為主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早期國內器械進入市場時,出現過質量問題,給醫生和患者留下陰影。
致公黨中央的調研顯示,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中低端醫療器械生產基礎,但80%是中小型企業,技術力量相對薄弱,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聲譽。那么,國產設備是不是就一定不如進口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裘云慶說,這中間其實也有誤區。
裘云慶:像有些設備,比如B超、心電圖、X光機,基本上都差不多。大家在思想上還是崇洋。怎么樣來判斷國產設備和進口儀器設備的好壞?如果有一個公正的標準讓老百姓知道的話,也會有利于國產設備。
但是,國內還缺乏對醫療產品價值的科學評價體系。張澍說,現在基本是按照產地原則進行價格分類,進口的就貴,價格有時是國產的兩倍。性命交關的時候,只要有條件,患者就會選擇貴的進口的,來求個安心。
張澍:我們定價系統是畸形的,政府采購招標的定價機制目前沒有成熟,進口的價格定的高高的。
記者:國產的相對要低,是嗎?
張澍:對!這樣不利于國內企業創新。
裘云慶呼吁,建立公平的評測平臺,允許創新產品價格明顯高于仿制產品,鼓勵創新;各類招標應該落實《政府采購法》,優先采購自主創新醫療器械;在安全性、有效性相當的基礎上,鼓勵使用國產醫療設備,尤其是醫保支付政策要扶持。
裘云慶:從制度上講,如果使用進口的儀器和國產的儀器,在醫保報銷比例上要是不一樣的話,也是調節。引導醫院更多的采購國產產品,這樣才能保護民族產業。
展商動態更新時間:20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