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屆、逢奇數年舉辦的米蘭國際燈展Euroluce是意大利唯一的燈光盛會,這一年正好與米蘭國際家具展同臺亮相。它不僅云集了國際頂尖燈具設計制造商,也是國際上燈具類型最全面的展示平臺,涵蓋生活、商業、公共等領域。這一年因為有了成熟的LED技術,現場燈光璀璨,設計結合新材質、新思維,令參觀者仿佛走進光影魔術世界
“Inaho”互動燈
由日本設計師Hideki Yoshimoto和Yoshinaka Ono設計的一款互動燈。它的閥桿由3毫米的碳纖維管制成,形似蘆葦,能隨風閃動金色的光芒。由于加入了環境感應器,當你靠近的時候,它像頗通人性地使“蘆桿”產生有節奏的擺動,還會慢慢地傾向你,猶如身處金燦的“蘆葦蕩”。
“殘像”臺燈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回憶,韓國Bomi Park工作室設計的這款“殘像”臺燈及桌子表達了設計師對回憶的感受:不清晰、片段、接近卻遙不可及。它利用縱橫交織的金屬網形成一種視錯覺,從不同角度看好像隨時會改變形態,如閃著微光的海市蜃樓,傳達出回憶帶有一種模糊的概念。
“字母”裝飾燈
由Delightful設計工作室出品的這款字母燈,就像他們工作室的名稱一樣歡樂,碩大的字母和數字被設計成各種字體,配以各種尺寸的燈箱和霓虹燈,成為具有強烈裝飾感的pop-art風格燈飾,讓人過目不忘。
“Lum”壁燈
與其說“Lum”是一款壁燈,還不如說它是一面獨立內置光源組成的燈墻。這款由Q Studio工作室出品的夢幻之作,創造了一個奇妙的畫面,綠色和赭色燈光混合,光線通過橫切口透出,營造了絕美光影。每個單元格皆可單獨使用,例如當作落地燈;也可因地制宜幾個單元組成小型的燈飾組。
“蜂群”吊燈
瑞典設計師Jangir Maddadi設計的這款吊燈實在有趣,它可單個購買,自由組合安裝:想象一群小蜜蜂,飛到你家中……由木材、金屬和玻璃三種材料結合,精雕細琢的做工,強烈的北歐設計風格,簡單卻傾注了設計師的獨具匠心——賦予了它優美、有機、精妙的特點。
“Jar RGB”景觀燈
靈感來自設計人員常接觸到的圖片RGB色彩,設計師Arik Levy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玻璃組合成吊燈的整體,讓用戶自行組合顏色,創作屬于自己的“RGB圖片”。不同顏色的玻璃燈罩,形成一種顏色疊加的效果,它會感應周遭環境,并因背景、角度發生變化,呈現一種自然藝術的美感。
“flowt”吊燈
這組浪漫的吊燈名為flowt,由日本設計師Nao Tamura為Wonderglass設計,靈感來源于威尼斯湖泊的藍綠色譜,其傳達出來的意境恰如威尼斯的夜景——浪漫寧靜的城市之光。
“在樹下”園林燈
這款吊燈由鋁和木材制作,燈罩防水,是設計師Florian Brillet為法國品牌Ligne Roset設計的產品。看似簡潔小巧卻十分靈活、實用,手提、懸掛、移動等都不在話下。鋁質燈罩的不規則對稱設計可穩妥放置地上,原木把柄既可手持也能懸掛,配有5米長電線便于行走,尤其適合戶外野餐。
“Marine Light”臺燈
乍一看這款色澤、紋理都栩栩如生的“海藻燈”,你也許沒料到它還是純天然的。臺燈的底座和燈罩框架皆為金屬材質,趁海藻還是新鮮的時候鋪在燈罩骨架上,干了之后就形成“自然”的燈罩了。這是特拉維夫設計師Nir Meiri利用當地材料對藝術和商業平衡的一次“非常規”挑戰。
“Aria and Avia”吊燈
這是著名建筑師扎哈為Slamp設計的兩款吊燈,黑色為Aria,白色為Avia,都由1個聚光燈和6個燈泡組成。它們將戲劇化的建筑元素與材料固有的失重感結合起來,創造燈光與科技相混合、如雕塑藝術般的燈具。
LED帶來了燈光革命
未來的LED燈將會是啥模樣?在Euroluce 2013米蘭國際燈展上,也許可以讓你真正發現LED燈的驚艷,許多新銳設計師的實驗性創作,幾乎都打上LED探索的前衛標簽。因為有了成熟的LED技術,設計師們用智慧和創意為光加上各種有型的外殼,燈光的裝飾因此千變萬化,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工業設計師弗朗西斯科·戈麥斯拉巴斯這一年的新作——“Nothing”和“Synapse”,前者如同一張可伸縮的蜘蛛網,后者就像三葉細胞的神經元,它們都可作為墻面或地面的裝飾,自由拼接、擴展。比利時設計室Studio Job這一年設計的“Paper Patchwork”別出心裁地以“紙”為素材進行制作,紙木組合結構簡約硬朗,加上LED炫彩燈光,年輕、現代的風格令人怦然心動。而來自日本的設計師Naoki Ono則用PMMA纖維材料跟大家開了個有趣的玩笑,燈泡的移動軌跡突然被定格,晃動與靜止,形成極為有趣的錯覺效果。這類新材質的運用大大豐富了LED燈的形態,聚苯乙烯、羽毛、電路板甚至是肥皂泡泡,任何形狀、容器都可以被運用到當今的燈具設計上。
這一年的燈展好比一場燈光派對,各種解構重組,摩登靈感,復古樣式和色彩設計隨處可見,設計師對“原創設計”的理解并不僅僅是某件設計作品外形、創意、材質的創新,更是凝聚了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和對未來生活方式的美好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