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是最大障礙
研究中心調研的各廠商認為,當前價格依然是制約LED照明普及的最大障礙。事實上,在深入對比LED和節能燈的初始購置成本、節電成本、置換人工成本之后,我們發現LED照明的綜合成本是低于節能燈的。LED通用照明遲遲未能實現普及,歸根到底原因還是出在價格上。同樣的光照強度,LED燈初始購買成本幾乎是節能燈的兩倍。與此同時,受制于LED的實際使用時間常低于其額定照明時間,其節能效果并未被大眾所認可。
從調研結果來看,LED廠家尤其是中游的封裝廠家和下游的應用廠家,其實是愿意通過降價來換取銷量提升的。降價后可提高銷量,有利于廠家實現規模效應,從而增強對上游芯片廠商的議價能力,最終以降低成本對沖下調售價,維持廠家既有的盈利能力。
某廠家表示,LED的利潤水平較高,能夠承受降價,也愿意降價,進而做大整個LED照明“蛋糕”,但是他們無力單方面降價。原因在于,國內廠家多集中于照明封裝和應用環節,成本比例較高的LED大功率芯片多采購于國外大廠,芯片商家集中度較高,如Cree、日亞化學等大廠的芯片供不應求,議價能力強,若芯片廠家不主動降價,國內廠商降價無異于是主動承擔虧損。事實上,即便封裝和照明企業主動降價,也無力降低整個LED通用照明的成本。因為LED的終端價格水平,是由飛利浦、歐司朗、歐普等行業巨頭決定的。對于這些巨頭而言,無論是使用節能燈,還是使用LED,整個通用照明市場規模是一個存量而非增量。除非能夠看到LED照明啟動時機已經比較成熟,否則巨頭們不會主動挑起價格戰。從這個邏輯上講,密切關注LED照明巨頭的降價動向,是判斷行業拐點的重要方法。
值得關注的是,GE、飛利浦、東芝、松下等已經逐步開始重視LED照明應用的拓展,開始增加LED燈具類型,并且開始有廣告投入和內部事業部整合。
景氣度仍需觀察
LED行業長期發展前景值得看好,但不可忽視的是,行業近期表現仍需觀察。
從臺灣LED行業營收變化來看,自2011年春節后,芯片及封裝營收持續下滑,并且自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加速下滑,2011年12月下滑幅度達到全年最高,芯片營收環比下滑達31%,封裝營收環比下滑近11%。庫存方面,韓、臺、大陸企業的庫存均處于歷史高位,去庫存過程尚未結束,產品價格存在繼續下滑的可能。盡管LED背光需求短期回暖,也并不足以改變整個行業的頹勢。此外,據LEDinside的最新價格調查報告顯示,2011第四季度因庫存出清影響,LED平均報價跌幅為10%左右,展望2012年第一季度,經過上季度報價大幅下跌,加上新產品推出,預估本季度平均報價跌幅可望縮小。
調研過程中,有廠家表示,部分購買者認為LED產品價格將持續下跌,與其早買不如等價格降了再買,這是制約LED普及的另一個因素。如果產品價格跌幅果真縮小,觀望者提前釋放需求,行業或有望迎來短期回暖。
成本優勢是長期競爭力
持續的行業不景氣,已威脅到國內眾多LED產業鏈公司的生存。在產品價格趨降的局面下,考驗的其實是廠家成本控制能力。有資料顯示,LED燈泡成本中,LED外延片及芯片成本占比約為37%,LED封裝占比為24%,銷售費用15%。具備成本優勢也就具備更好的盈利能力,能夠打價格戰,能夠迎接市場洗牌。
降低成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規;a及提高成品率,從這個意義上講,營收規模越高的企業,優勢也就越明顯,相關企業如三安光電、鴻利光電、國星光電等。其次是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這又分為三個細分層次,包括降低外延片成本、降低封裝成本,降低銷售成本。能夠實現上下游一體化的企業,成本改善的余地也就越大。國內企業包括德豪潤達等。德豪潤達募投項目擬規;a外延片,覆蓋LED全產業鏈,還有配套的銷售渠道,相同規格的產品,成本能節約10%-20%。封裝成本和燈具成本取決于企業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這方面領先的企業包括勤上光電和瑞豐光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