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好友] [參展咨詢] |
美國《外交》刊登阿弗里·戈爾茨坦的一篇文章,預測未來中美兩國沖突的風險或增加,或者阿弗里·戈爾茨坦又是一位中國威脅論者,但對于習慣自己是老大的固定思維,中國的崛起確實令美國心理有壓力。以下是文章全文。
中國切實而現實的危險近年來,有關中國崛起的討論大多關注中國最終匹敵美國時,可能挑戰現有國際秩序的潛在危險。但還存在另一個更緊迫的問題。至少今后10年,中國雖仍比美國弱,但存在兩國陷入危機并很快升級為軍事沖突的切實風險。與曠日持久的大國戰略競爭不同,涉及這兩個核武國家的危機是一種現實、近期的擔憂——近幾年的事件表明,風險或許在增加。
冷戰結束以后,北京和華盛頓幾次避免了危險對決,比如1995-1996年的臺海危機。它們不算真正的危機。真正的危機屬于危及核心利益從而大大增加戰爭風險的對抗。如果在不久的將來,北京和華盛頓陷入那種對決,那么兩國都有訴諸武力的強烈動機。而在對決的最初階段,危機升級的誘因和壓力可能最高,導致更難通過外交避免戰爭。
近年來,隨著臺灣問題降溫,美中發生真正危機的可能性似乎降低。但是,其他潛在爆發點出現了。中國與鄰國為東海和南海島嶼以及海洋權益爭執不休,而美國一再聲明對與中國存在紛爭的兩國(日本和菲律賓)有防衛義務,并與第三國(越南)日益接近。奧巴馬政府“重返”亞太顯示,華盛頓準備介入地區沖突。此外,兩國圍繞國際海域航行自由的分歧業已引發對抗。
沒錯,中美現在不是對手——肯定不是蘇美那樣的死敵。如果北京和華盛頓是你死我活的斗爭,美中危機的風險反而可能更小。蘇美作為全副武裝的對手,明白彼此根本對立的利益可能引發戰爭,并發展出避免事態升級的機制。而中美尚未對彼此的關鍵利益達到類似理解,或發展出管控危機的可靠辦法。
中美都沒有清晰定義在西太平洋的關鍵利益。近年來,中國多次發布有關“核心利益”的非官方聲明,有時超過單純確保領土和政治完整及對臺灣的主權要求。華盛頓同樣對其地區關鍵利益表態模糊。對于臺灣屬不屬于美國安全保護范疇,美國模棱兩可;在涉及中國與其鄰國海上爭端方面,美國立場有些混亂。中美對“紅線”均含糊不清,增加了一方以為沒事結果卻是“挑釁”的可能性。
可能促使北京或華盛頓冒戰爭風險的因素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危機爆發的可能。這種情形與冷戰初相像,但今天的環境可能更危險。中美之間的核武和常規軍力對比遠比蘇美差距大。這種差距將增加華盛頓威脅或實際動武的誘因。北京可能因感受到壓力而先發制人。這么做可讓美國付出高額代價,是迫使敵手退卻的上策。